胡澥
胡澥(1580一1655),名叔會,字練海別號“松石小隱”。臨澧縣人。他自幼聰穎好學(xué),十歲能吟詩作文。萬歷四十六年(1618)舉人,天啟二年(1622)進(jìn)土,授行人司,奉使三次出巡,遍歷河北、山東、山西、江蘇、浙江等地,水陸行程數(shù)萬里,即興抒寫大量詩篇。崇禎三年(1630)參加京考,廷評有“已凜四知,不茍一介,五年廟寓,四壁風(fēng)清,此海內(nèi)第一品” 等語。授御史職務(wù)。后因政見不同,得罪上司周宜興,被降職使用。崇禎七年(1634)升副都御史,督學(xué)中州,寫出《翼教七條》,決意改變不正學(xué)風(fēng)及土司流弊。河南地方官吏周藩與許州官紳有私隙,竟在考場上當(dāng)眾擒拿侮辱考生。胡澥主持正義,被周藩捏造罪名上告朝廷,發(fā)配邊關(guān)。京都各部聞訊上奏稟明真情,幸獲赦免。
胡澥深感官場腐敗,“方正難容于世”,決心辭官隱居。當(dāng)他離開汴州時,市民們焚香罷市,夾道泣別。歸隱臨澧刻木山莊后閉門謝客,朝廷多次辟征不出。著有詩、文、宦游諸集,但多被兵災(zāi)毀失,僅存《焰余》、《遺錄》、《翼教七條》、《尋仙源洞中文》、《自娛篇》、《巖廣草羊》、《三角解》、《雪雪歌》、《哀鴻》等。
胡澥成進(jìn)士前后就著有《飛房山文集》,戴君恩為之作序。文集已佚,序文尚存?!靶颉?說:“癸亥(1623)夏,予歸自蜀,叔會訪我掌園,示我以所集《飛漱山房全稿》。”序?qū)ξ母逶u價很高:“縱讀之,至莫可名狀。大約性地空靈,天機清妙,語超系表,意在筆先。使人玩焉,若踞松梧,臨絕壑,聽驚瀑哀溜;又若從七十二家封禪云亭,望見滄海中有無明滅,蜃市樓臺,煙霞萬狀,條然起仙靈霞外想也。因嘆舉業(yè)一道,近義以發(fā)舒性靈,遠(yuǎn)之以摩寫圣諦。非靜專極,不能以至無攝諸有;非脫卸盡,不能以諸所有反至于無?!鼻逋巍吨彪`澧州志》錄載胡澥九首詩。七律《登刻木山》:
孤影平分花蕊宮,石梁答徑路初通。染人山色千堆翠,極目天光四壁空。
霧盡溪明涵曉壑,雨余林秀看春壟我來長嘯群峰應(yīng),游覽煙霞一鏡中。
另,七律《聞吳木峰起辰沅兵備道勸行》:
烽煙萬里嘆時艱,特簡君才當(dāng)楚關(guān)。何幸五溪瞻北斗,行辭九豌出東山。龍韜素練欽專間,虎節(jié)新頒喜賜環(huán)。自是吳英略在,早馳執(zhí)訊羽書還。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