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司奇
印司奇,桃源人。字易庵,號雪浪。為人峭直廉介,不為物累。中崇禎辛未(1631)進士,授南京兵部車駕司主事,遷員外郎。南京兵部尚書謝升奉召調北京掌管官吏考選。司奇按照新的規(guī)定汰裁驛站騎卒,謝升只能租賃車騎赴任,有些許不滿。南京兵部所有僚屬都專程為謝升踐行,而司奇不愿意湊熱鬧,沒有去。謝升不僅未責怪,相反更看重司奇的為人。不久,擢升司奇為鎮(zhèn)江知府。
時任首輔大臣的溫體仁是個“外曲謹而內猛勢、機深刺骨”的政客,他排斥異己,陷害時任諫官的瞿式。他暗地派人到蘇州,召募無賴子張從儒,誣蔑式與錢謙益結為死友,侵占國帑,毀謗朝廷,危害社稷。張從儒還假戲真做,擊登聞鼓告狀。疏書上達皇帝,詔令有關部門查問。江南巡撫張國維責令蘇松鎮(zhèn)三府聯合辦理。印司奇堅持認為這是誣告,張國維也只能如實上報。溫體仁仍不放過,欲置程式于死地,借皇帝之旨以譴責。印司奇被降級。
不久,司奇與推官起劍交惡,張國維偏起劍。兩人直鬧到對簿公堂。此時,謝升已拜大學士,準備擬旨處理他深知司奇為人亢直,罷起劍,而司奇也受到降職,論送歸里。司奇從鎮(zhèn)江回歸故里,囊中羞澀,清名甲于江表。南明時,唐王擢司奇為兵部侍郎、都御史,協理院事。福建淪陷,司奇又逃回故里。清軍攻破辰州、常德,司奇棄家南走,歷盡艱辛,到達桂林。此時南明大臣、官至吏、兵兩部尚書的瞿式奏薦司奇“清節(jié)舊臣,間關依主,宜即召用”,乃擢通政使,特救召見,未赴,客寓草庵中,與金堡同居。不久,桂林被清軍攻陷,金堡削發(fā)為僧,法名性因;司奇向來對佛教不感興趣,回湖南隱居。
終審:譚琳琳
【我要糾錯】 責任編輯: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